水稻研究新发现:拉马克的‘用进废退’理论得到实证

抖知识作者:gezhong日期:2025-08-13点击:15

摘要: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曹晓峰团队在《细胞》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颠覆性的研究成果,证明了拉马克的‘用进废退’理论在水稻中的应用。通过四年研究,他们发现水稻能通过记忆寒冷环境来改变基因表达,并将这种适应性传给后代,从而解释了水稻如何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北方寒冷气候。这项研究为表观遗传学提供了新的证据。

引言

      大家好,我是尹烨。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,这篇文章由中科院遗传所的曹晓峰院士团队在2025年5月22日发表在《细胞》杂志上。这项研究颠覆了达尔文演化论中维持了200年的基本认知格局。

背景

      1802年,拉马克提出了著名的‘用进废退’假说,认为生物会主动适应环境,并将这些特性传给下一代。然而,这一理论在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理论后逐渐被边缘化。传统教科书通常认为演化只能依靠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。

研究发现

      曹晓峰团队的研究发现,水稻可以通过记忆寒冷环境来改变基因表达,并将这种适应性传给后代。他们在零下15度的密室中进行了四年的研究,最终发现了水稻的这种能力。具体来说,经历低温的水稻在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标记明显减少,这使得冷响应因子能够顺利结合并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,从而使水稻具有抗寒性。

启示与意义

      这项研究对人类有三个重要启示:首先,演化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、更智能,生物体不仅被动等待随机突变,还能主动调整基因表达策略;其次,表观遗传赋予的适应性优势可以跨越世代累积,解释了某些物种快速占领新栖息地的现象;最重要的是,通过定向的表观编辑,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抗逆品种,大大缩短了传统育种的时间。

结论

      这项研究再次支持了部分拉马克的‘用进废退’理论,表明生命是有智慧的,演化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而是包容并蓄的辩证法则。虽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仍然是主流框架,但拉马克的理论在更多物种上的应用将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。

上一篇      下一篇